湾区影视产业学院简介

发布者:易华米发布时间:2024-12-12浏览次数:547

   广东财经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科有近20年的办学历史。2020年,为了响应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以及佛山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合作试验区”,集合省市区校资源,设立“湾区影视产业学院”。学院以“立足湾区、聚焦影视、面向产业”为办学特色,拥有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湾区影视创研中心”、广东省“文艺评论基地”等高水平产学研创平台以及省级科研团队“影视产业创新研究团队”。

   湾区影视产业学院培养兼具影视生产与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端应用型人才,开设有对应影视产业全链条的五大本科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产业前期),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产业中期)和数字媒体艺术、动画(产业后期),其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为广东省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有“戏剧与影视”专业硕士学位点,开设视听创作、影视编剧、主持表演、制片管理四个方向。

学院建成了一支由校内教师和业界骨干联合构成的多主体师资队伍,专任教师3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校外实践导师23人,包括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电影金鸡奖得主等行业顶级专家。教师获得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教师组全国一等奖、广东省美育创新改革案例一等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3项)等省部级以上教育教学奖励十多项

学院“产业”为特色,目前为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产创融合、产研融合”是其办学理念,致力于实现高水平影视人才培养与高质量行业发展需求的无缝对接。产教融合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与产业对接融合,“专业学习”与“专业应用”一体化,“完成作业”与“完成工作”一体化;产创融合即校企联合创作、师生联合创作、多专业联合创作,实现“实验室”与“工作室”一体化,“大学校园”与“产业园区”一体化;产研融合即师生深入产业、解读产业、探索产业,以研促产、以研促教、以研促学。

学院以“湾区”为坐标,培养知湾区、懂湾区、服务湾区的影视产业领军人才,在全国戏剧与影视学科中独树一帜。学院打造三大品牌活动,构建出了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联合创作平台和投融资平台。大湾区影视产业论坛”已连续举办多届,已成为华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影视产业年度高峰论坛。GREAT湾区青年影视训练营已成为粤港澳三地青年学子思想交流、文化互动的品牌项目。活动先后走进广东佛山、云浮以及新疆阿克苏等城市,被全国各大主流媒体报道。GREAT青年影视创投会充分彰显“财经院校”和“产业”特色,为青年影人提供项目展示和获得孵化的平台。活动已吸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国内外几十所高校的青年师生参与竞逐。

学院以“创作”为牵引力,讲好湾区故事、中国故事。学院制作的系列广播剧《驰援武汉的日子》获得中宣部重点出版物,推出电影评论节目《跟着博士读电影》,常态化学习强国播出,绘制完成中宣部讲好中国故事系列绘本《当代女愚公——邓迎香》,系列文化类纪录短片《罗定》在央视频播出,与企业联合摄制国家广电总局全国重点网络微短剧推荐剧目《少女成长日记》等。

学院以“科研”为源动力,服务地方影视业,并初步形成“湾区+产业”的成果矩阵。近五年,学院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业的百年历程与融合发展研究》《观念与范式:电影声音理论研究》等4项,《“双区驱动”战略下粤港澳大湾区电影全产业链优化路径研究》《粤港电影产业创新协同研究》《新时代广东影视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粤语电影在南洋的传播》《当代华语电影中的岭南声音景观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短视频生产主流化表达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高雅表演艺术生态与文化认同研究》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出版《湾区影视产业概论》《湾区文创产品开发与设计》等著作教材8部,完成《广东省电影市场票房分析报告》《湾区影视产业完片担保实施方案》等智库报告十多项,均被采纳。

自创立以来,湾区影视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学生先后获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电影周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毕业生活跃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报业集团、环球数码、华大集团等主流媒体、影视机构、大型企业等,也有多人在中国传媒大学等一流高校继续攻读博硕士学位。

   学院办学成果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艺术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十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受到社会广泛认可。

    湾区影视产业学院正踔厉奋发,朝着大湾区一流影视学院大步前行。